首页  部门介绍  组织机构  规章制度  教工之家  教工代会  工会保险  群团协会  新闻动态 
     
 
聚精会神抓建设 团结协作促发展 务实推进全国一流全省引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2022-04-24 09:45 校工会 

——在成都工业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叶仲斌

2021年12月19日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上午好!

值此成都工业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根据学校安排,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作过去五年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学校第一届教(工)代会成立以来的五年,是学校跟上新时代步伐、踩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节拍,正视现实、直面困难、把握机遇、战胜挑战而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五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四川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不动摇,突出内涵高质量发展导向,积极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应对疫情挑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创造了新的业绩。

经过5年的发展,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341人,超过了“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3000人,相比“十二五”末期的11500人,增长了42.1%。启用宜宾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达16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费共2.03亿元,较“十二五”末期翻了一番。学校办学空间有效扩展、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在应用型转型发展中,成为“国家‘十三五’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实施高校,牵头成立、加入了9个产教联盟和7个高校联盟,社会影响力日益彰显。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由2018年的592位快速提升至2021年第388位。学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成绩突出。

——五年来,学校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建引领,“大思政”育人格局初步形成。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从严治党。2018年顺利召开第一届党代会,按照党代会形成的决议,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用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省级“三全育人”试点学院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形势与政策”课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五年来,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现有36个本科专业,较“十二五”末期增长100%。重点面向“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3个领域,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新增学科门类3个,工学类应用型专业占比超过90%,逐步构建起与四川省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专业布局。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聚焦本科建设,抢抓“双一流”机遇,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有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新工科”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8、新建本科高校第1,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五年来,“产教五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绩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深入实施以“产教五融合”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与创新,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也获得应用型本科办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为全省5所本科高校之一,新建本科唯一。有5项产教融合案例被教育部规建中心优秀案例集收录。坚持“五育并举”,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应用型人才,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超过95%。学科竞赛成绩喜人,连续获得2019、2020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本科组全国一等奖、省级“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19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特等奖等。2020年学生学科竞赛位列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第299位,在全省本科高校中排名12。

——五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培并举,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现有专任教师736人,较“十二五”末期增幅约30%。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由“十二五”末期的71.5%增加至87.6%;博士(含在读)162人,约为“十二五”末期的4倍。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师德楷模”1人、“天府学者”特聘专家1人;具有国家、省部级人才称号的拔尖人才55人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3人、引进博士101人、培养、引进或外聘学科(术)带头人35人、引进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332名,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位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榜单第5位。

——五年来,学校不断改善科研生态,科研发展态势良好。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70余项,是“十二五”期间的2.6倍。实现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突破”,先后获得立项13项。科研总经费达4440余万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倍。获批专利370余项,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从“十二五”末期的10余项/年增加至100余项/年。获得科研奖励5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学校科研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科研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五年来,学校践行开放理念,对外合作稳步推进,开放办学新格局逐步形成。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省、市战略部署,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了与宜宾市、蒲江县、郫都区、金牛区等的校地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持续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加强与国(境)外高校的交流合作,与德国、英国、美国、新西兰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波兰等近20所国(境)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合作院校数量和项目数量较“十二五”末期增加了70%;与国(境)外高校合作项目数达到20余个,较“十二五”末期增加了近3倍。共派出200多名学生、近百名教师及管理人员赴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合作科研。招收了第一批国际学生和学历留学生,留学生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年来,学校切实践行高校责任担当,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学校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开办色达专职党务干部培训班、色达县师生“七彩长虹”游学项目;持续办好“三州定向班”,帮扶阿坝职业学院。发挥科技优势,设立扶贫专项,促进帮扶地产业发展。学校1人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定点帮扶的色达、宣汉县脱贫摘帽并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称号,直接帮扶的宣汉县渡口乡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单位。2021年,学校脱贫攻坚工作获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嘉奖,记功1人,嘉奖4人。

——五年来,学校持续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内部治理呈现新气象学校修订了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二级院系党总支委员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积极推进校院二级管理综合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改进机关作风,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深化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不断完善教(工)代会、学术委员会、学代会等组织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规范学校涉法事务管理,获评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五年来,学校不断加强软实力建设,校园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围绕传承以“陈毅精神”为核心的红色基因和以“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崇尚实践、追求卓越”为核心内涵的学校办学传统,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改善民生,建好用好师生服务中心,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校园安全稳定和谐;在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情况下,努力为师生提高生活待遇、改善校园环境,奋力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共融的人文关怀氛围,全体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我们以育人质量提升为目标导向,以育人能力提升为建设指向,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成长为评价风向,强化内涵建设,大兴实干之风,精准发力抓落实,通过持续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实现了过去所没有的发展速度。五年来的成就令人瞩目,这是学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同时,今年在接受省委巡视后,全校上下根据学校党委制定的整改任务要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整改,基本完成了年内的整改任务。在此,我代表学校,向辛勤奋战在各个岗位、为学校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代表们,

总结成绩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实现未来5年学校的持续良性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对发展的内外形势进行正确研判,找准建设发展着力点。从国家发展新阶段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高校办学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从高等教育发展新特征看,高校的竞争赛道和实力版图正在加速调整,对我们而言,前有发展态势更好的新建本科院校,后有职业大学的追赶,竞争激烈,不进则退;从地方和产业发展新态势看,四川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必然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做出调整适应;从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要求来看,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传统问题与新矛盾交织,解决难度显著增加,外部竞争态势明显增强,教职工期盼显著提升。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后,与之相匹配地,对教师教书育人和科研能力建设、对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对内部治理体系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暴露了众多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比如对校情的把握还不够全面准确、对本科教育教学内涵的认识还不够统一、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还有差距、对科研活动在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甚至认识混乱;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还不合理、整体质量亟待提升,基层院系的活力不足、能力不强,“依靠学院、放手学院、建设学院”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乏力等等。如果不下决心、不花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从而制约学校的发展,影响广大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存在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问题、不想看到问题,不能直面问题、不能正确看待问题,缺乏正确研判下的不解决、慢解决、乱解决问题。因此,我必须强调,未来一段时期,在谈学校加快发展,加紧建设的同时,必须解决认识问题,凝聚共识。在众多的认识问题中,我认为关键之一是全校上下没有真正达成“学校发展依靠基层院系”“一切工作围绕激发基层院系活力开展”的共识,所以才存在机关简政放权不够、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院系“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担负起或者是没有真正担负起谋划院系发展方向、建设师资队伍、提升承载能力的主体责任。正确认识是前提,凝聚共识是关键。因此,全校上下必须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将思想统一到“激发基层院系活力”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高度上,只有凝聚共识、思想统一,只有各机关单位、二级院系真正互相理解、不分彼此、协调联动,每一位教职员工在本职岗位履职尽责,才能形成学校上下一致、团结协作、同心同向的良好生态氛围,才可能推动学校的进步发展。这个观点,今天在教(工)代会上讲了,在明天召开的三个大会乃至今后长期一段时间,我还要不断强化。

代表们,同志们,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全校上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巡视整改的具体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学校事业发展。以巡视整改、党史学习教育和实施“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强化政治引领,深化改革,聚焦“六个着力”下功夫,加强内涵高质量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全省引领的应用型高校。

一)着力提升党建引领成效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为此,学校在今年的机构设置调整中,专门成立了党建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层层履责,从党委班子、二级党组织到党支部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和党政决策督促检查制度,后续学校还将出台加强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系列制度,通过立制度,建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配齐专职组织员,强化各二级党组织和师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着力提升内部治理水平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建立与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与建设全校教职工共同事业平台和精神家园的要求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我们要以“激发基层院系活力”为终极目标,按照“依靠学院-放手学院-建设学院”的工作思路,职能部门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改进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能;二级院系积极主动承担院系发展、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激发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切实增强办学承载能力,逐步建成“学校宏观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学院实际运作”的二级管理良性运转机制。同时,我们还要着眼高效协同,促进郫都校区与宜宾校区联动发展,提升“一校两区”运行效能。宜宾校区班子要按照学校确定的三年过渡期的部署,加紧谋划,形成过渡期管理建设方案。通过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机制,加强宜宾校区本土化队伍建设,密切与地方政府和工业产业联系,不断有序推进宜宾校区建设和发展,确保两校区各项工作有效协同、顺利开展、平稳有序。

(三)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要实现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必须持续深入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明天学校将召开三个大会,大家要按大会确定的方向、导向,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产业学院建设以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制订、完善匹配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实施方案。对标国家、省“十四五”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引领,带动辐射学校学科专业整体水平提升。加强各级各类一流课程建设,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形态。要在全校范围统筹协调,加快共建共享的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夯实实验教学条件,建成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团队,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水平。要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推进理、实一体化实验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明确教学基层组织的责权利,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教学基层组织体系,激发教学基层组织活力。

(四)着力提升科研实力

要按照学校科技兴校大会提出的要求,在全校上下形成“以服务教师育人能力提升、支撑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成就广大教师”为导向,大力发展科研的共识,扩大科研规模、凝练学科方向、产出高水平成果、服务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与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科研平台为载体,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打破二级院系界限来组建科研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完善配套科研政策,构建应用型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应用技术研发、集成创新与产业服务能力,促进申硕中师均科研经费、高水平论文与发明专利、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省部级科研平台等关键量化指标的提升。要在保学校基本运行的前提下,为教师从事科研挤压出时间、提供基本科研条件,明确教师的教学科研基本职责、落实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双重任务、激发教师的科研活力、提升二级学院发展能力。这是后续相关改革举措出台和制度设计完善的方向和要求。

(五)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强校大会”会议精神,围绕“教师个人育人能力提升与健康成长”的人才队伍建设核心,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分类型确立二级院系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持续推动人事管理、绩效分配、职称评审、人员分类考核评价等的改革。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引培并重。按照“进得来-可成长-能贡献”的思路,一方面要真正做到开放包容,把认可学校愿意来校工作的人才引进来,另一方面也必须做好人才来校后的发展指导、服务保障,创造条件、关心关爱,助力人才后续发展和作用发挥。要内外结合,加强统筹协调,既重视校外抛橄榄枝,也重视校内的金凤凰,制定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与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育人实效,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学术团队和学科专业群师资队伍,构建高层次人才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围绕培养“基础好、能力强、觉悟高”的时代新人,按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引导教师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德慧双修,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六)着力提升校园良好生态氛围

我们既要重视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建成师生工作和生活的良好校园环境。更要重视软件建设,也就是校园良好生态氛围建设。“学生想学且担心学不好、老师愿教且害怕误人子弟”是良好校园生态氛围的最朴素而直白表述。在学校必须旗帜鲜明讲“主业、主力军、主阵地”,树立起肩负教书育人主业,奋战在教室、实验室等育人主阵地上的一线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队伍是我们主力军的思想,将保障其全身心投入、助力业务能力提升作为其他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内化为服务学生、服务教师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持续关注民心、民意,优化师生成长环境,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形成以“助力学校发展是己任,参与学校发展是光荣”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完善民生工作体系,将民生工作与业务工作一体化谋划,实现民生工作内容拓展、覆盖全域、形式多元,各方努力,共同建设协同协作、和谐友爱的良好校园生态氛围。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在面临深化改革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的当下,广大师生员工必须凝聚共识,迎接挑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必须聚焦短板、精准施策、行稳致远、追赶超越。面对百年成工,“成工人”必须“奋斗、拼搏、奉献”;致敬元帅校友,“成工人”务必“团结、包容、厚道”。希望全校上下都为构建欣欣向荣、包容协调、心齐气顺的和谐校园各尽所能,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全力推进学校应用型本科示范校建设再上新台阶,早日建成全国一流、全省引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在2022年新春即将来临之际,也提前祝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成都工业学院工会办公室
电话:028-87992166 /87992216
地址:花牌坊校区:成都市花牌坊街2号;郫都校区: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二段1号;宜宾校区: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三段9号
成都工业学院 中华全国总工会
四川省总工会 成都市总工会